我国钛工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步以来,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,其中涵盖了钛矿开采、海绵钛冶炼、钛合金加工及终端应用等环节。2025年,钛金属年产量突破20万吨,钛加工材产量达了15.1万吨,占全球总产量的62.7%,稳居世界第一。钛工业的规模与技术并进,挑战与机遇并存。在高端领域,国产C919客机钛合金用量占比达9.5%,标志着航空航天钛材的自主化突破。
我国钛矿储量仅占全球2.8%,对外依存度超60%。国内高端钛合金仍依赖进口,3D打印钛粉等前沿领域任处于追赶阶段。此外,钛材的价格约为不锈钢的10倍,昂贵的价格制约了民用市场的拓展。中国通过海外合作和循环经济缓解资源方面的压力。在“中部钛谷”计划中投资423亿元,打造年产20万吨高端钛材基地,目标2035年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。
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强国,至2030年中国钛工业将实现三大跃迁: 航空钛材自主化率提升至80%,国产大飞机钛用量占比达15%; 建成10个以上工业4.0钛材智慧工厂; 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布局5个钛产业园区,出口占比提升至30%。
钛工业的发展历程印证了“材料强则制造强”的硬道理。面对资源约束与技术壁垒,中国正通过产业链创新、绿色转型和全球化布局,重塑钛产业的版图。未来十年,随着商业航天、人工器官等新兴领域的需求爆发,钛工业有望成为引领中国高端制造的新引擎。